返回首页 中文版 English Français联系我们
国家级A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画里画外话唐模

2014-04-03 13:06:32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551295_p_2.html作者:朱国平

    逢周末,我常跟海说:走,到你家去嬉。
    海总是把脸笑成简笔画:唐模有什么嬉头?
    无论多美的地方,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眼里,那只不过是自己生存的地方,无景可赏,无美可言。然而,对于外人,或者说是游客来说,却处处是一种流动的美,尤其是在徽州这个地方,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一代代憩栖在徽州唐模的人并没有觉得唐模是一处世外桃源,正如一位唐模的老妇人对我说,“唐模有什么好看?一条水街一座亭,两棵大树加水塘”。听这话,觉得倒也是,不过如此而已,但是,唐模人闲暇时说着这些话的时候,却都是倚在“美人靠”上,或者坐在自家的门槛上,一条水街穿村而过,听流水淙淙,话家常里短,这样的一幅休闲画面本身就已入景,只是景中人不知。

      虽然从住地到唐模,坐公交不过十几分钟,但真要去嬉,嬉得很悠闲,机会还是不多。作为本地人,我是先看过天影《天仙配》,后知道唐模的。小时候看《天仙配》时,对开口讲话的槐荫树印象很深刻。
      憨厚老实的董永在槐荫树前叹道:“唉,槐荫树,槐荫树,我与这位大姐结为夫妇,请你为媒,你开口讲话。”
      槐荫树即张口:“槐荫开口把话提呀,叫声董永你听知,你与大姐成婚配,槐荫与你做红媒。”
      董永认为,哪有哑木头能把话提,莫不是苍天也有成全意。这“哑木头”就是唐模村口的老槐树,被称为“天下第一月老树”。其实,《天仙配》这段故事中,媒人乃土地爷化身。土地老二听老天爷的,所以土地爷说,“这天赐良缘莫迟疑”。董永强调自己“上无片瓦遮身体,下无寸土立足基,怕的是到后来连累七仙女挨冻受饥”。七仙女表白道“上无片瓦我不怪你,下无寸土我自己情愿的,我二人患难夫妻成婚配,任凭是海枯石烂我一片真心永不移”。于是,土地爷便充当了这段千古姻缘的证婚人:“来来来,你二人快快拜天地,槐荫树下好夫妻。”接下来的日子便是“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段家喻户晓的传说选择在唐模村拍摄,并非偶然。唐模的任何一处人文景观无不蕴含着徽州的忠孝礼节,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正是被这些传统美德影响着……因此,唐模并不因《天仙配》而得名,正如西递也不因《菊豆》而名噪一样。古称唐模为唐朝的模范村,当今,唐模是全国文明村。

 
      唐模始建于唐,培育于宋,盛于明、清,其前身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公元923年,汪华的后裔汪迁回故乡,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学多才,精于天文地理。他用八卦相中了山泉寺对面的狮子山,而且那里有太祖叔举种植的大片郁郁葱葱的银杏树,认为在这里居住可以发子发孙。故汪思立率儿孙迁到狮子山居住。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劳动,先后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园、太子塘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汪思立率儿孙重返徽州时正值五代年间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已不复存在。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即隋朝名将汪华归顺唐朝后被封为越国公,死后谥“忠烈王”),按盛时的规模建立起一个村庄,取名“唐模”(另一说按盛唐时的模式、风范、标准建立)。1087年,郡北许村的许贵一、许贵二兄弟俩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姑父家。经过几代繁衍,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为兴旺,成为唐模的大姓望族。但他们不忘姑父的收养之恩,仍沿用“唐模”这个村名。唐模村庄的形成、命名,是古代的徽州人重视风水与忠君思想结合的产物,深深地烙上了历史文化的印制。
      改革开放后,唐模在开发旅游产业,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村民们仍然保持着人心齐、顾大局的优良传统。传统徽文化的挖掘、景点的设施改造都有村民的份,精神文明建设人人参与,同时,唐模人还不忘耕作,致力于农业促旅游,旅游促发展。
      唐模的人文古迹,蕴涵了徽州文化儒、释、道的厚实的积淀。相传,清初唐模许以诚,在苏浙皖赣一带经营着36爿当铺,时称36典,为一方富商。在村里过了一辈子的母亲十分向往“人间天堂”——杭州西湖,就向儿子提出了想去游览西湖的愿望,但古时交通不便,苦于山高路远,车马劳顿,年老体衰不便成行。许以诚不惜巨资在唐模村边挖塘垒坝,模拟西湖景致,建造了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等胜景,修筑了亭台楼阁、水榭长桥,湖堤还遍植檀花和紫刑,恰是一处微缩的西子湖。园内镜亭是小西湖的中心,亭内四壁以大理石砌成,镶嵌有苏轼、朱熹、董其昌、黄庭坚、倪元璐、文征明、米芾、蔡襄、查士标等书法大家碑帖,林林总总,蔚为大观,仿佛是一座新安碑园。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为“檀干园”。许以诚的母亲就在这里颐养天年。
      如果说忠君铸造了唐模,尽孝则成就了名闻遐迩的檀干园。
      经历了千年的唐模村,至今还保存着较完好的青石板路,小溪穿村过,溪上高阳桥。银杏林前太子塘,太子塘右“状元府”。过高阳桥沿小溪北面而下,有尼姑庵和许氏大祠堂。村中那株决定汪氏家族命运的银杏,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该村末代翰林许承尧在《疑庵诗》中以《诘老树》和《老树对》两诗赋予它以人格内涵。村头“同胞翰林”碑坊和村口的八角亭堪称为罕见古建筑。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和“唐模棠越,饿死情愿”都是俗语,谁出得更早?不清楚。但有一点,徽州人都知道,那就是徽州大地上哪怕一个小村落,都是有年头的。唐模更不例外。
      许承尧的楹联描写:“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沿唐模村直通村外的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路,我认为就是一条“翰林之路”,至今我们教育后代要勤奋好学,为的不就是要走出这条“翰林之路”么?著名美学家郭因称:“唐模清新平和中见玄妙。”其实,保护徽州人文古迹就不能不保护这样的一种“玄妙”。
      唐模是一方风水宝地,“一水通烟留月,四时扫石看花”。走近唐模,扑面而来的是古朴典雅、安详宁谧的徽派水口园林。唐模村的水是经年流动的水,由村中流出的小溪穿过一座座小石桥,翻越一道道拦水坝,形成一道道人工瀑布流往下游,两岸数十株巨大的樟树浓荫蔽日。从村头到村尾,水街两岸,村妇浣衣,潺潺水中鸭戏水,悠悠古韵坊街桥,构勒出一幅平和的生活画面。唐模在村口营造水口园林源于两个原因,一是村口如人的脸面,故需以优雅先声夺人;二是受阴阳风水理论的影响,徽州人认为水流象征着时间和财富,随着流动将把一切都带走,故修好“水口”加以镇留。唐模的水系园林建筑特点使得村中一步一景。唐模一位村干部在解释其建筑是自然与人工的巧妙融合的特点时说,唐模的水系建筑是出于应用,充分考虑了村民的生活。

      这个周末,我到唐模时,见村头到村尾,五步一点,十步一画架,不少学生模样的青年人在作画。经打听,原来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的学生,一个班近四十个人在这时创作,把个唐模村彻头彻尾地涂在了油布上。就连觉得唐模“有什么好看”的村妇也不时地走近画前,看看自家的房屋入画是否好看,看看“一条水街一座亭”是否成景。
      在“檀干园”,碰到做旅游的汪君,陪同着一帮法国游客。据他介绍,这批客人多为法国乡村旅游组织的成员,这次通过市政府来到黄山考察乡村旅游,也许带着投资意向。这些信息不知道唐模的村民得知后,是否还认为“唐模有什么好看”?
      唐模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千年银杏之茂、修造“西湖”之孝、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名家碑刻之雅、同胞翰林之誉等古风古貌,传之甚久,遐迩闻名。村里现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清代祠堂4处,清代民居100多幢,黄山十大景点,素有“风雅山水田园,徽派古建长廊”之美誉。

 

 

 


责任编辑:唐模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邂逅唐模

版权所有@安徽省旅游集团 唐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唐模景区 电话:0559-3548888/3539091 传真:0559-3539091
新浪官方微博:tangmoweibo@sina.com 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邮件地址:1850110046@qq.com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皖ICP备12015800号-1 技术支持:黄山时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