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文版 English Français联系我们
国家级A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专职教授王振忠关于徽州著作

2014-03-25 10:40:00作者:
  王振忠,男,1964年10月生于福州。1982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曾被评为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生”,1986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6年考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89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9年免试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春季毕业,留校任教,当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讲师。 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8年晋升教授。 1999年起担任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专职教授。学术兼职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杂志编委。 《徽学》学术集刊编委。 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 曾任《原学》学术集刊编委。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历史人文地理及明清以来社会文化史、经济史的研究,关注地域文化差异及区域社会之变迁。在学术研究中,特别注意对新史料的发掘和利用,重视实地考察与文献分析相结合,重视对传统人文背景下区域社会变迁的综合性研究。 收集有万余件(册)明清以来安徽、上海、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和云南等地的民间档案文书,这批珍贵史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学术前景。近年来,尤其专注于“徽州学”的研究,关注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商业、民俗和文化)。
    作为国内徽州学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迄今,在皖南做过十数次村落人文地理考察,利用来自田野的第一手民间文书,加强对明清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史的研究,以期更为全面地理解16—20世纪中国乡土社会实态。 在从事实证性史学研究的同时,自1993年起,另有学术随笔数十篇,分别发表于《读书》、《万象》、《寻根》和《二十一世纪》等杂志,并于近年曾在《读书》月刊开设“日出而作”专栏。 
    正在进行的项目 
1、历史社会地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十七至十九世纪中国东南城市文化与日本,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 
3、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村落社会生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4、18—20世纪徽州民间村落、家族文书研究,复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个人主要文献目录(截至2001年9月) 
    (一)著作 
1、《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副主编,该书由邹逸麟教授主编),“中国人文地理丛书”,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2、《乡土中国·徽州》(与摄影家李玉祥合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1月版。 
3、《斜晖脉脉水悠悠》,“书趣文丛”第四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 
4、《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三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4月版。其中的部分内容被翻译成日文,发表于《都市史研究年报》(日本都市研究会编,山川出版社,1998年10月)
5、《近600年来自然灾害与福州社会》,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版。
6、《绍兴师爷》,“区域人群文化丛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版。 
    (二)学术论文 
(1)《一册珍贵的徽州盐商日记——跋徽州文书抄本〈日记簿〉》,《历史文献》第五辑,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年8月。 
(2)《晚清徽州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陶甓公牍〉之民俗文化解读》,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编《徽学》2000年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3)《清代徽州与广东的商路及商业——歙县茶商抄本〈万里云程〉研究》,《历史地理》第十七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版。 
(4)《十九世纪徽州民俗风情的素描》,《寻根》2001年第三期。 
(5)《一部徽州族谱的社会文化解读——〈绩溪庙子山王氏谱〉研究》,载《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三期。
(6)《徽州旅浙硖石同乡会与〈徽侨月刊〉》,载《福建论坛》2001年第二期。
(7)《清代徽州民间的灾害、信仰及相关习俗——以婺源县浙源乡孝悌里凰腾村文书〈应酬便览〉为中心》,载《清史研究》2001年第二期。
(8)《清代一个徽州村落的文化与社会变迁——以〈重订潭滨杂志〉为中心》,载《中国社会变迁:反观与前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
(9)《〈朱峙三日记〉所见晚清武昌县民俗及其变迁》,载《民俗研究》2001年第一期。
(10)《上海徽州典当商生活一瞥——民国时期婺源方氏典商信函研究》,《上海研究论丛》第十三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1月版。 
(11)《徽商家族文书与徽州族谱——黟县史氏家族文书抄本研究》,载上海图书馆编《中华谱牒研究——迈入新世纪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12)《黄宾虹〈新安货殖谈〉的人文地理价值》,载《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五期。
(13)《新近发现的徽商“路程”原件五种笺证》,《历史地理》第十六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版。
(14)《稀见清代徽州商业文书抄本十种》,《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会,2000年7月15日。
(15)《契兄、契弟、契友、契父、契子——围绕着日本汉文小说〈孙八救人得福〉的历史民俗背景解读》,1998年8月苏州社会史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后修改发表于台湾《汉学研究》第18卷第1期,2000年6月。
(16)《一个徽州山村社会的生活世界——新近发现的“歙县里东山罗氏文书”研究》,《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二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版。
(17)《抄本〈便蒙习论〉——徽州民间商业书的一份新史料》,《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二期。 
(18)《徽州文书所见种痘及相关习俗》,《民俗研究》2000年第一期。
(19)《〈唐土门簿〉与〈海洋来往活套〉——佚存日本的苏州徽商资料及相关问题研究》,全文约4万字,载《江淮论坛》1999年第2期、第3期、第4期。该文为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1999年第6期全文转载,收入《’98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获2000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并被推选为复旦大学学术年刊优秀论文。
(20)《新近发现的徽商信函所见“徽侨”及相关史实》,《中华文史论丛》第6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21)《徽商展墓日记所见徽州的社会与民俗——以〈(歙县)大阜潘氏支谱附编文诗钞〉为中心》,上海图书馆编《中国谱牒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2)《徽州商业文化的一个侧面——反映民国时期上海徽州学徒生活的十封书信》,《复旦学报》1999年第4期。 
(23)《同善堂规则章程——介绍徽商与芜湖的一份史料》,《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24)《晚清民国时期徽州文书中的“兰谱”》(修改稿),《寻根》1999年第2期。另见《安徽史学》2000年第三期。 
(25)《抄本〈三十六串〉介绍——清末徽州的一份民间宗教科仪书》,载《华南研究资料中心通讯》第十四期,1999年1月15日。 
(26)《明清徽州民间典当业札记》,《创大アジア研究》第19号,日本创价大学アジア研究所,1998年3月。 
(27)《“徽州朝奉”的俗语学考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四期。
(28)《释“窝”》,《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三期。
(29)《〈淮南宴客记〉小考》,《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一期。
(30)《康熙南巡与两淮盐务》,《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四期。
(31)《两淮盐业与明清扬州城市文化》,《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三期。后以《明清徽商与扬州城市文化的特征和地位》为题,收入冯尔康主编《扬州研究——江都陈轶群先生百龄冥诞纪念论文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6年8月版。
(32)《凤阳花鼓新证》,《复旦学报》,1995第二期。
(33)《徽州“五通(显)”与明清以还福州的“五帝”信仰》,《徽州社会科学》,1995年第一至二期。
(34)《明清两淮盐商与苏北城镇之变迁》,《历史地理》第十二辑,1995年3月版。
(35)《从祖籍地缘到新的社会圈 ──关于明清时期侨寓徽商土著化的三个问题》,《原学》第二辑,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1月版。后收入《首届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文集》(黄山书社,1996年12月版)。
(36)《明清淮安河下徽州盐商研究》,《江淮论坛》1994年第五期。该文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转载。
(37)《明清淮南盐业与仪征民俗》,《盐业史研究》,1994年第四期。
(38)《十九世纪华北绍兴师爷网络之个案研究──从〈秋水轩尺牍〉、〈雪鸿轩尺牍〉看“无绍不成衙”》,《复旦学报》,1994年第四期。
(39)《河政与清代社会》,《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二期。 
(40)《明清浙江盐商、徽歙新馆鲍氏研究──读〈歙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徽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二期。
(41)《歙县明清徽州盐商故里寻访记》,《盐业史研究》,1994年第二期。
(42)《明清时期“绍兴刀笔”与绍兴乡土习俗的传播》,《原学》第一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2月版。 
(43)《明清时期徽商社会形象的文化透视》,《复旦学报》,1993年第六期。 
(44)《徽商与两淮盐务“月折”制度初探》,《江淮论坛》,1993年第四期。
(45)《清代两淮盐务首总制度研究》,《历史档案》,1993年第四期。
(46)《袁枚与淮、扬盐商──十八世纪士、商关系的一个考察》,《盐业史研究》,1993年第四期。 
(47)《清代汉口盐商研究》,《盐业史研究》,1993年第三期。
(48)《谢肇淛》,《中国历史地理学家评传》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7月。
(49)《齐召南》,《中国历史地理学家评传》第三卷,1993年7月。
(50)《清代江南三大政与苏北城镇的盛衰变迁》,与邹逸麟合作(第二作者),《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版。 
(51)《近五百年来自然灾害与苏北社会》,《江淮水利史论文集》,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江苏省水利学会、淮阴市水利学会,1993年5月。
(52)《清代两淮盐业盛衰与苏北区域之变迁》,《盐业史研究》,1992年第四期。
(53)《明清两淮盐商与扬州城市的地域结构》,《历史地理》,第十辑,1992年7月版。
(54)《从客家文化背景看<天朝田亩制度>之由来=,《复旦学报》,1992年第三期。该文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近代史》转载,《客家》杂志等摘编,并获“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论文奖”二等奖。
(55)《明清扬州盐商社区文化及其影响》,《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二期。该文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转载。 
    (三)译校 
(1)[日]中岛乐章《围绕明代徽州一宗族的纠纷与同族统合》,李建云译,王振忠校,《江淮论坛》2000年第二、三期。
(2)[美]何炳棣著《科举和社会流动的地域差异》,王振忠译,陈绛校,《历史地理》第十一辑,1993年6月版。  
责任编辑:唐模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邂逅唐模

版权所有@安徽省旅游集团 唐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唐模景区 电话:0559-3548888/3539091 传真:0559-3539091
新浪官方微博:tangmoweibo@sina.com 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邮件地址:1850110046@qq.com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皖ICP备12015800号-1 技术支持:黄山时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