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文版 English Français联系我们
国家级A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唐模游记 恳荒

2014-03-22 15:23:49作者:
 “唐模棠樾,饿死情愿”……这是在古徽州流传很广的一句民谚,小时候就经常听老一辈人说,只是不解其中的含义。后来一次机会,我邀请三朋四友自己驾车来到了徽州,来到了黄山脚下这个早有闻却不知其含义的古村落—唐模。一个1400多年的古村落,一个具有唐代村落规模,盛唐遗风的古村庄。 “天人合一择善而居德治政通人和贤能辈出盛唐风范,儒贾相成地灵人杰正气孕育忠孝千古流芳水印唐模”。
    我们一走进唐模村,就被眼前一棵奇特的大树所吸引。枝繁叶茂,树枝上还飘着一根根红丝带,在我纳闷之际,导游的巧妙讲解使我走出了疑惑。1992年拍摄《天仙配》的导演为了寻访那株能开口说话的槐荫树,来到唐模,一眼就看中了它。于是,这株大樟树就成了善良的董永和美丽的七仙女的媒人,那个开口说话的槐荫树,一时名声大振,来唐模旅游的人都要在它的树荫下拍照留念;这棵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樟树便有了“天下第一媒树”的美誉。所以,到唐模旅游的情侣们都喜欢在老槐树下许下美好的愿望,并把写有双方姓名的红丝带绑在老槐树上,意为双方从此“永结同心,白头偕老”。
    老槐树的前方有一座三层高的亭子,造型优美、独特,名为沙堤亭又名八角亭。在徽州有个说法“扬州的女人最美,徽州的风水最好”,古徽州是个讲究风水的地方,建村庄时必建水口。“水口”决定着一个村落的兴衰,许多宗族往往在此造桥、台、楼、塔、塘以镇之,进入水口就算是进入该村的地界了,这座沙堤亭便是唐模村水口的标志。它建于明正德年间,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在唐模村青石铺成的古驿道上,矗立一座古牌坊,“天下牌坊数徽州,徽州牌坊一座半”,一座指的歙县的许国八角石坊,另外半座就是唐模的这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冲天古石坊——“同胞翰林坊”巍峨高大、古朴典雅。唐模许氏两兄弟许承宣和许承家在康熙十五年和二十四年分别考中进士并被皇帝钦点为翰林,康熙皇帝为表彰其兄弟二人同中进士、同朝为官,恩准其建造“同胞翰林坊”。在一个小小的山村里,十年之间,兄弟二人连中两榜,都被同一个皇帝点为翰林,可谓世所罕见,今天走在这座牌坊下,我们仍然可想象出当时唐模村沸腾的程度。
     进入唐模,扑面而来的是古朴典雅、安详宁谧的徽派水口园林,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皖南最大的私家园林檀干园了。檀干园因遍植檀树和紫荆而得名,素有“小西湖”的美称。古木参天、有亭翼然;“鹤皋精舍”恢宏大度,气宇轩昂;荷叶田田,丹桂飘香。檀干园内有桃花林,白堤、玉带桥、三谭印月、响松亭、湖心亭、镜亭等胜景。徜徉在园内同样可以欣赏到“断桥残雪”、“平湖秋月”、“三谭印月”、“曲院风荷”、“柳浪闻莺”、“苏堤春晓”等美景。相传清嘉庆年间,唐模村人,有名的徽商许以诚在苏浙皖赣一带经营三十六家典当铺,获利甚丰。母因子贵,在山村里过了一辈子的母亲听说杭州西湖很好玩,就向儿子提出了要游览西湖的愿望,许以诚想老母年事已高,徽州距杭州山高路远,长途跋涉,车马劳顿,恐老太太力不能支。为了满足老母夙愿,富商孝子许以诚出巨资,花钱雇人,模拟杭州西湖风景,挖泥造湖、堆山造景、引溪水、栽檀木、种紫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建造了这个“小西湖”, 历经三年零六个月才竣工,实现了母亲的愿望,此事名扬四方,在民间一直相传至今。正所谓:西湖西边小西湖,孝子孝母大孝心。
     镜亭是小西湖的中心,四面环水,亭内四壁以大理石砌成,镶嵌有苏轼、朱熹、倪云路、赵孟頫、文征明、米芾、董其昌、黄庭坚、蔡襄、查士标等十八方宋、元、明、清时代书法名家的书法碑刻,正草隶篆诸体皆备,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弥足珍贵,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新安碑园。置身亭中既可饱览四周胜景,又可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因此,镜亭真迹藏碑是唐模村镇村之宝。据说曾国藩在徽州镇压太平军时发现了这些宝贝,想把它盗走,终因体积太大笨重而罢手。文革期间,黄埔军校许海生老将军下放在此养猪、养牛,为保护这些珍贵文物,免遭造反派红卫兵的破坏,许老将军用猪、牛粪将书法石刻藏碑糊面,才得以幸存。
     唐代银杏树是唐模村的一大奇观,这棵古银杏树距今已经有1370多年了,相传为唐模的始祖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汪思立所植,大树粗至要十几个人才能合抱,令人称奇的是,历经沧桑,寿逾千年的这棵古树,不仅依然郁郁葱葱、而且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徽州民间一直有千年古树成仙、“白果仙翁”的美妙传说。这棵古树也是唐模建村的标志。
     站在高阳桥上观赏唐模水街,恰如欣赏旧时南京的秦淮风光;一条清清的檀干溪穿街而过,村人依岸而居,两岸近百幢徽派民居,白墙青瓦,倒映水中,在长不过一公里的水面上,两岸之间以十座石桥勾连,十桥风格形制各不相同,有的像蜈蚣、有的像玉带、有的单孔、有的双孔、有的平板、有的突起……“十桥九貌“是唐模独特的一道风景线。水街河岸用红岩石砌成,路面用茶源石铺筑,特别是沿街一片避雨长廊和廊下临河设置的“美人靠”,既供往来行人遮风避雨,小停憩息,更让村人邻里说古谈今,晨昏相聚;这些“美人靠”的两边都有通向檀干溪的石阶和水埠,每天清晨,村里的妇女拎着满篮的衣服到水埠上去洗,小溪边那棒槌捶打衣物的“千门万户捣衣声”更是唐模一景。古韵悠悠,如入画屏。穿行古街,给人一种原汁原味的快感;坐在“美人靠”上,凭栏望水,别有一番置身明清古风物之感,真可谓:一水通烟留月,四时扫石看花。驻足唐模水街,虽无落叶西风瘦马,自是小桥流水人家,全村同在画中居。
     唐模有太子庙、许氏宗祠遗址、状元府水街、许氏宗祠支祠尚义堂(做官的人家)、继善堂(经商的人家)、骏惠堂(务农的人家)、翰林府、许承尧故居陈列馆、农耕展示馆、徽州原始手工艺老作坊、古桥、古民居、古井等历史人文景观100多处,是黄山市十大景区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内唯一中法合作乡村旅游示范区。
     游览唐模,我不能不被唐模的文化所吸引。一进村口,我们便感受到唐模的风水文化,檀干溪穿村而过,水口与园林布局之精美相得益彰,檀干园“小西湖”的孝文化,和“忠烈庙”中纪念唐代为平叛“安史之乱”而牺牲的英雄许远和张巡的忠文化。还有给我们印象最深的科举文化。在唐模村许氏一门,竟然出了三个朝廷翰林,其中康熙年间的许承宣、许承家同胞兄弟皆考中进士,十年两翰林,亘古未见。许承尧,是唐模村的第三位翰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翰林(末代翰林),他是清末光绪甲辰年最后一科进士,曾官至翰林院编修,反清革命志士,是倡导现代文化、男女同校的第一人、中国早期敦煌文化的发掘者,中国才志学家、鉴赏学家、教育家,晚清南国诗杰。在唐模的“许承尧故居陈列馆”可以看到介绍其生平、著书、书法,并可一瞻一村三翰林(许承宣、许承家、许承尧)之风采,不知不觉地领略了徽州深奥的徽文化……
     唐模的“唐代银杏树之奇、水街溪流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名家书法石刻之雅、同胞翰林坊之特、一村三翰林之誉”和中国唯一的小西湖村……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唐模水口融山水、田园、古村落为一体,在徽州水口中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是徽州地区水口园林硕果仅存的村庄。
    唐模在现代徽州,更具有学术和审美的双重价值。
    唐模,伫立在徽州大地上、黄山白岳之间,坚持着自己的年华,保持着淡泊宁静的节奏,忘却了时间,可是人们却不会忘记这“全村同在画中居”的地方……

责任编辑:唐模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邂逅唐模

版权所有@安徽省旅游集团 唐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唐模景区 电话:0559-3548888/3539091 传真:0559-3539091
新浪官方微博:tangmoweibo@sina.com 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邮件地址:1850110046@qq.com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皖ICP备12015800号-1 技术支持:黄山时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