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文版 English Français联系我们
国家级A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

历史文化名村唐模

2014-03-21 10:19:09作者:

 唐模,创立于隋唐,培育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素有"历史文化名村"之誉。千余年来,唐模人耕耘、创造出了一枝独秀的唐模传统文化,跻身古徽文明殿堂而绽放异彩,也给后人留下了"读"唐模、古韵浓的审美情境。

栽树定居所
  坐落在黄山南大门东侧的唐模,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相传,选择这块风水宝地与栽树有关。汪氏55世祖汪思立是董仲舒"三人感应"论信徒,他从绩溪动迁唐模时,曾经看重两地作居所,一为唐模塘,一为宗汪。但吃布准,为此决定各栽一棵银杏看谁先成活而择之,结果宗汪地块一举"中标",成为汪氏历代繁衍生息的宝地。现在,这棵黄山境内最年老的古树依然耸立在唐模高阳桥边,庞大的主干十人难以抱合,五束虬枝像五条巨臂,婆娑着幢幢古屋,呵护着片片田园,迎来送往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宾朋。作为一个从隋唐过来的"历史老人",它一直不懈的培育着唐模的传统文化,成为唐模古村的象征。唐模人因而也始终保持着浓浓的"银杏情节"。那种"唐模棠樾,饿死情愿"之说,正是这一情愫的深深凝结。

"西湖"映孝道
  这里的"西湖",乃一座模仿杭州西湖建造的人工湖,故有"小西湖"之称。史载,唐模另一大姓许氏清初出了一个拥有"三十六典"的巨商,为人很讲礼学孝道。其母晚年极想游玩杭州西湖,无奈江山阻隔成行不了。他便不惜巨资,仿而造之为母娱老。其实,唐模许多古建名胜皆与孝道相连,"小西湖"史其代表作。随后环湖扩建的展示家族辉煌的许氏宗祠、子孙耀祖的同胞翰林石坊、镜亭等建筑,以及由此形成的整个檀干园,都辉映着一个大大的孝字,成为唐模文化的载体,赋予后人以"读"不尽的蕴意。檀干园林,布局独到,建筑精细,堪称"徽派园林建筑之奇葩",其格局与特色曾被当代人作为模型兴建了黄山云谷山庄。园内拥有的历代文人骚客、书法名家的碑帖、篆刻、楹联等,表明历代唐模人不仅崇文,而且层次较高。其保存完好至今,确是唐模的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

一姓三翰林
  唐模人历代崇文重教。许姓尤热心于以教兴族。终在清代出了"一姓三翰林",成为人们广为传颂的佳话。鹤皋精舍,原即许氏文会馆。许氏在其中设学校、交文友、育人才、耀祖宗。康熙年间,许承宣、许承家同胞二人双双由进士考入翰林院,朝廷为此替他们建造一座牌坊以旌表天下。牌坊石质坚细,形体壮美,雕刻逼真,是古代徽州两百多座牌坊建筑中的精品。许承尧(1874--1946),字际唐,号疑庵,封建科举的末代翰林,是为与南宋时呈坎罗愿齐名的诗人、史志学家,百万字的民国《歙县志》就是他主持编撰的,还出版有《疑庵诗集十四卷》,他编撰的《歙事闲谭》被称为古徽州文献志的里程碑。承尧同时乐善好施,凡无人赡养的翁妪孤寡,均由他筹资安顿。翰林墓位于村尾西北面的小上坡上,墓前刻有镏红碑文的矩形大墓碑,墓碑两侧的墓桩上镌着承尧先生生前拟就的自挽联墓志铭:"从容入世七秩余年彼何人斯亦曾奉手当代雄骏义烈君子;慷慨留诗十有四卷我为谁作要自服赝古来沉博绝丽大文",由此可见末代翰林一生之志向作为。

  唐模,创立于隋唐,培育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素有"历史文化名村"之誉。千余年来,唐模人耕耘、创造出了一枝独秀的唐模传统文化,跻身古徽文明殿堂而绽放异彩,也给后人留下了"读"唐模、古韵浓的审美情境。

栽树定居所
  坐落在黄山南大门东侧的唐模,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自然环境十分优美。相传,选择这块风水宝地与栽树有关。汪氏55世祖汪思立是董仲舒"三人感应"论信徒,他从绩溪动迁唐模时,曾经看重两地作居所,一为唐模塘,一为宗汪。但吃布准,为此决定各栽一棵银杏看谁先成活而择之,结果宗汪地块一举"中标",成为汪氏历代繁衍生息的宝地。现在,这棵黄山境内最年老的古树依然耸立在唐模高阳桥边,庞大的主干十人难以抱合,五束虬枝像五条巨臂,婆娑着幢幢古屋,呵护着片片田园,迎来送往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宾朋。作为一个从隋唐过来的"历史老人",它一直不懈的培育着唐模的传统文化,成为唐模古村的象征。唐模人因而也始终保持着浓浓的"银杏情节"。那种"唐模棠樾,饿死情愿"之说,正是这一情愫的深深凝结。

"西湖"映孝道
  这里的"西湖",乃一座模仿杭州西湖建造的人工湖,故有"小西湖"之称。史载,唐模另一大姓许氏清初出了一个拥有"三十六典"的巨商,为人很讲礼学孝道。其母晚年极想游玩杭州西湖,无奈江山阻隔成行不了。他便不惜巨资,仿而造之为母娱老。其实,唐模许多古建名胜皆与孝道相连,"小西湖"史其代表作。随后环湖扩建的展示家族辉煌的许氏宗祠、子孙耀祖的同胞翰林石坊、镜亭等建筑,以及由此形成的整个檀干园,都辉映着一个大大的孝字,成为唐模文化的载体,赋予后人以"读"不尽的蕴意。檀干园林,布局独到,建筑精细,堪称"徽派园林建筑之奇葩",其格局与特色曾被当代人作为模型兴建了黄山云谷山庄。园内拥有的历代文人骚客、书法名家的碑帖、篆刻、楹联等,表明历代唐模人不仅崇文,而且层次较高。其保存完好至今,确是唐模的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

一姓三翰林
  唐模人历代崇文重教。许姓尤热心于以教兴族。终在清代出了"一姓三翰林",成为人们广为传颂的佳话。鹤皋精舍,原即许氏文会馆。许氏在其中设学校、交文友、育人才、耀祖宗。康熙年间,许承宣、许承家同胞二人双双由进士考入翰林院,朝廷为此替他们建造一座牌坊以旌表天下。牌坊石质坚细,形体壮美,雕刻逼真,是古代徽州两百多座牌坊建筑中的精品。许承尧(1874--1946),字际唐,号疑庵,封建科举的末代翰林,是为与南宋时呈坎罗愿齐名的诗人、史志学家,百万字的民国《歙县志》就是他主持编撰的,还出版有《疑庵诗集十四卷》,他编撰的《歙事闲谭》被称为古徽州文献志的里程碑。承尧同时乐善好施,凡无人赡养的翁妪孤寡,均由他筹资安顿。翰林墓位于村尾西北面的小上坡上,墓前刻有镏红碑文的矩形大墓碑,墓碑两侧的墓桩上镌着承尧先生生前拟就的自挽联墓志铭:"从容入世七秩余年彼何人斯亦曾奉手当代雄骏义烈君子;慷慨留诗十有四卷我为谁作要自服赝古来沉博绝丽大文",由此可见末代翰林一生之志向作为。


责任编辑:唐模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邂逅唐模

版权所有@安徽省旅游集团 唐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唐模景区 电话:0559-3548888/3539091 传真:0559-3539091
新浪官方微博:tangmoweibo@sina.com 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邮件地址:1850110046@qq.com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皖ICP备12015800号-1 技术支持:黄山时亿网络